• 热线电话
  • 17798885678
  • 18021659625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南通米锐软件工作室

业务手机:18021659625

企业邮箱:mirocn@163.com

地址:南通市如皋市中山东路210号东景国际

当生态农业遇上互联网+

日期:2015/11/20 16:37:48

(一)农资同质化、网络普及化、经营集约化推动农业互联网化

农资产品同质化导致行业竞争激烈,亟需互联网改造。农资产品主要包括种子、农药、化肥,种子具有地域化差异,而农药和化肥地域差别不大,产品功能相似,导致了行业竞争激烈,亟需互联网改造。而与此同时,同质性的产品往往拥有更广泛的消费群体,为发展互联网+农业,尤其是农业电子商务提供了便利。

农村互联网普及程度提升,具备互联网化条件。根据CNNIC对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研究调查显示,城市用户始终是互联网用户的主力,但农村互联网普及程度逐年提升,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与此同时,传统上网工具(台式机、笔记本)增长速度趋缓,移动上网(手机、平板电脑)使用率进一步增加。农村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提升及移动设备的普及都为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提供了技术基础。

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提高,现代农业需要互联网+。截至去年上半年的统计,我国耕地流转面积已达3.8亿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8.8%。与此同时,我国农业人口在近几年出现明显下降。这些都表明我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加强。与传统小农种植相比,农场化经营需要大量周转资金、大批量采购农资产品,需要引进信息化管理。这都刺激了农业信息化、农资电商和农村金融的发展。

政策春风助力互联网农业发展。惠农政策一直是两会的主要发力点,从2月份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农业现代化作为首要议题,到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在总理答记者问再推“互联网+”的风口后,新闻联播又为“互联网+农业”打上了一针强心剂。互联网农业春风正暖,农业网络化、信息化发展正当时。

(二)商业模式

1、农业物联网为主导的智慧农业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运用于农业领域,使农业摆脱传统的依赖于经验的生产方式,而以数据为中心,向精准化、智能化迈进。物联网应用是在种植环境中铺设传感器,用于监测土壤、湿度、光照、病虫害等变量,收集大量数据。通过M2M(Machine-to-Machine)技术,数据从一台机器传送到另一台机器,实现信息在机器之间的共享,万物互联互通。借助云计算等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大量数据经过计算分析后提供最优生产方案,达到最小投入最大产出的目的。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农业在应对病虫灾害、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产量方面表现突出,代表了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目前智慧农业发展还十分有限,各地物联网项目多是在政府支持下开展。除了投入大、成本高之外,缺乏统一标准是制约物联网产业化的另外一个原因,标准不一致导致数据不能共享,机器无法对接。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是推动智能农业发展的动力。

目前农业物联网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其技术门槛较高,从事这一领域的大多是具有学术背景或技术起家的物联网硬件设备商和服务提供商,如中农信联、朗坤物联网等。涉足该领域的农业企业较少,主要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例如新希望、现代牧业等。

合作共建型:物联网技术服务商与农业企业协同合作,共同投入资金进行物联网建设,共同分成收入。由于物联网建设成本高、投入大,单一农业企业不愿斥巨资购买成套物联网系统,因此物联网技术企业通过合作开发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推广难度,扩大市场。采取这种模式的物联网通常专注于生产环节,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精准化生产。

闭环主导型:实力雄厚的农业生产企业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资金优势,采用自主研发和吸收引进技术的方法,以企业自身为主导建立起物联网系统。采取这种模式的农业企业大多业务贯穿全产业链,产品面向终端消费者,出于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企业声誉的考虑,不遗余力建设物联网系统。通过物联网,农产品信息可追溯至产业链各个环节,使消费者更加放心。

案例:HarvestGeek是美国一家开放的硬件设备提供商,主要提供传感器等电子元件。旗下产品/服务HarvestBot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气温、相对湿度、酸碱度等环境信息,及时发现问题,通过预警装置提醒用户注意环境变化,并可远程操作种植区设备,实现智能种植。

2、电子商务

农业电商早有发展,如大热互联网的“三只松鼠”,“褚橙”,“潘苹果”等等。但农业电商并不仅仅局限于将农产品投入互联网售卖,而应存在于产前准备-产中种植-产后销售的整个链条中。常见模式有B2B2C(云农场、农一网),B2B(厂家向经销商销售的中化化肥“买肥网”)、众筹(聚土地、尝鲜众筹网、大家种)。

B2B2C:线下布局服务站,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农业电商主要经营农资产品,因农资产品体积重量大,销售区域覆盖交通网络相对不甚发达的农村地区,面向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广大农民,因此与其他行业电子商务相比,最后一公里的物流和服务尤为重要。采用B2B2C的云农场和农一网,都在农村建立服务站,向终端用户——农民提供咨询、代理采购、宣传推广、售后服务等。云农场推出“乡村货的”,解决县城和农村之间的物流问题;农一网的服务站直接负责物流和配送。线下全面布局服务站,实际上把传统经销商变成了电商的线下网点,是农业电商和其他电商最大的不同。

众筹:天然有机、体验种植概念催生农产品众筹和农场众筹。农产品众筹多为产品式众筹,消费者在平台上筹集资金,农民根据订单进行种植,产出农产品后直接快递到消费者手中,项目金额较小,大多在一万元以下。农场众筹项目多为股东式,消费者除获得农产品外,还参与农场分红,项目规模从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消费者可以亲临农场劳动,参与度更高。

与大规模农业种植相比,农业众筹项目讲究有机、天然、原生态,单位土地作物产出率不高,消费者更看重的是食品安全和体验式消费。这两点也是农业众筹和其他项目相比,最吸引人之处。

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具有周期性强、波动大(易受天气变化和自然灾害影响)的特点,生鲜农产品对物流要求高,众筹项目在食品安全、农场管理和物流配送上,仍面临不少挑战。

3、农村互联网金融

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激发了农村金融的巨大需求,但由于农村信用体系不全,金融产品单一,农民和农资经销商融资困难。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可以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健全信用体系,解决农村融资难题。

大数据信用体系:建立农村信用评级。农村贷款难的主要根源是缺乏健全的信用体系。拥有互联网交易平台的企业可以通过网上的交易信息,提供农民和农资经销商信用评级,帮助农场管理者获得银行贷款融资。

普惠金融产品:包括P2P平台、小额贷款等。农村金融供给相对不足,很多急需融资的农场管理者没有渠道获得小额贷款。因此,普惠金融产品将是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又一发力点。企业可以发展农村金融圈,开发低风险理财产品。主要模式包括1)建立P2P小额贷款平台,满足农村投融资的双向需求;2)面向农民提供小额信贷等金融产品,解决融资难问题,目前京东金融、蚂蚁金服都开始拓展农村金融市场。

(三)投资建议及标的推荐

【民生农业 王莺】强烈推荐大北农!

公司两大看点:

1、自2013年12月提出智慧大北农战略,“三网一通”产品体系建立,智慧大北农平台已初具规模。猪管网是智慧大北农的核心平台,是公司为规模猪场量身打造的猪场综合管理平台,2015年全力推广猪管网是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公司突破猪管网用户规模引爆点的做法包括:对行业完全开放,免费试用;1.6万推广服务人员全面参与,在各地同步快速推进;使用猪管网是申请农信贷必要条件;尽早推出猪交易市场。公司有望从一个饲料、兽药、疫苗、种子、农化产品提供商转变为高科技、互联网化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商。

2、我们判断猪价已进入反转区域,2015年公司饲料销量有望重现高增长,销售人员数量可满足公司近几年扩张需求,利润增速将超过收入增速,预计2014-2016年公司实现每股收益 0.48元、0.65元和0.92元。